焦点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信息
第三届“中国金融经济周期论坛”(2017)在浙江工业大学举办
时间:2017-10-31       稿件来源: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高级研究中心

    为推动金融经济周期前沿理论与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研究的对接与融合,10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高级经济研究中心、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作为共同发起单位和主办方的“第三届中国金融经济周期论坛”在浙江工业大学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围绕“中国金融经济周期”这一主题,针对金融经济周期的特征与中国经济复苏、金融经济周期成因和传导机制、金融摩擦与金融系统性风险、金融市场化改革与货币政策规则设定、土地财政与宏观经济政策困境等多个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十多所高校和著名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高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昆亭教授主持。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教授首先致辞,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随后,《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张永山代表主办方致辞。
    开幕式后,十多位经济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先后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由《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金成武主持。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范从来首先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他提出未来我国农业智能化产业化将使得基础产业焕发新活力,城市发展集约化、服务化将不断提升城市的功能,为中国经济创造巨大的城市财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杨春学教授从国家观与中国式治理的角度对我国存在的金融问题进行了哲学性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平教授建议广大学者们在研究中厘清“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的区别,将城市化融资、高杠杆和金融创新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院长张连城对比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长周期特征和主要成因,提出尚不能确定国内经济是否已经复苏,但可以肯定的是,本轮经济复苏具有很大难度,并且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院长龚刚教授介绍了他对经济系统中内在非稳定机制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稳定政策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从国家资产负债表核算方法改进的角度,对如何提高金融稳定性提出了建议,他认为SNA偿付能力是应对危机的“压舱石”,这种从全局上考虑危机的方法,更有利于形成处置危机的有序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尹恒教授提出,近20年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并不大,仍存在改善空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易行健认为以利率渠道为主导的市场化货币政策传导体制的构建,不仅需要放开金融市场的简单利率价格,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实体经济全面市场机制,当前中央全力推进的包括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措施恰契合了这一需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弟海教授介绍了当企业具有异质性效率时,金融摩擦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影响经济波动的机理。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梅冬州副教授提出土地财政使得房价和地价“绑架”了GDP,使得加息或外需不足的不利影响被放大,也导致我国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冲突,增加了权衡的难度。
    下午为专题学术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资深研究员刘霞辉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郎丽华主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田新民教授、武汉大学经管学院王胜教授、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李静副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胡小文副教授、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秀辉副教授、兰州财经大学肖强副教授、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系朱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贾红静、南京大学经济学院赵倩等年轻学者分别发表了主旨讲演。演讲主题包括基于债务视角对金融风险防范的思考、零利率下限情况下汇率冲击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应对、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下的外汇干预与汇率稳定、土地财政背景下的行政性干预及其经济波动效应、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等,报告反响强烈。
    最后,陈昆亭教授对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和展望,并指出该领域亟待解答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论坛结束后全体与会代表共聚一堂,举行圆桌会议,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深刻总结与深入交流。
    本次论坛为从事金融经济周期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意见、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平台。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报告和积极讨论将推动金融经济周期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新时期我国改进和提高金融监管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政策参考。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