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书刊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学书刊热点
《多维邻近性与产业集群创新》简评
时间:2016-06-16       稿件来源:《经济学动态》

     著作简介:《多维邻近性与产业集群创新》,李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出版。该书尝试围绕“多维邻近性与产业集群创新”这一崭新论题展开了探索性理论研究与实证探讨。在理论研究层面,从重新划分与清晰界定多维邻近概念入手,解析“本地知识溢出”视角下的地理邻近创新促进论的缺陷,解析永久性地理邻近与临时性地理邻近在集群企业合作创新中的综合影响机制,探究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的组合以及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机制,地理、组织、认知三种邻近性与集群创新能力演化的动态耦合机制,从而试图构建较完善的多维邻近性对产业集群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争相研究的热点问题。学术界所以高度重视产业集群研究,并非单纯是产业集群因地理邻近带来了各种成本的下降,更重要的在于它所拥有的集群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是形成集群内生增长和持续竞争力的基础。从我国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经验来看,各地在推进产业集群的过程中,通常比较强调地理上的邻近或扎堆,而对组织邻近、认知邻近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形成“陌生的邻居”现象。这种地理上邻近而组织与认知不邻近问题,导致集群创新所依赖的主体间交互学习机制严重缺失,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这一点正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环节。最近,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李琳教授的新著《多维邻近性与产业集群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人的研究。该书摒弃了单一地理邻近性的传统思维,从多维邻近性这个全新视角出发,以集群创新过程中主体间交互学习机制为切入点,深人探讨了多维邻近性及其对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效应,并采用计量方法对地理邻近、组织邻近和认知邻近的创新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通览全书,该成果紧扣前沿,突出创新性,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首先,研究视角较为独特。该书突破现有研究局限于单一学科理论视角的不足,综合运用并融合区域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创新经济学、新经济社会学、认知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对集群内多维邻近性的创新效应进行了多视角探讨。全书从多维邻近性这个全新视角出发,深层次剖析了产业集群创新的根本特征和动力机制,认为产业集群创新是以集群内相关主体间的交互学习为关键机制,而交互学习机制的实现有赖于相关主体间的多维邻近关系的形成以及基于多维邻近关系的协调、控制和促进效应的产生。可以说,该研究成果为引导我国产业集群从过去依赖于单一地理邻近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变为有赖于多维邻近关系的内生式创新驱动模式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思路。
    其次,建构了多维邻近性概念框架。由于研究的目的和分析视角不同,目前学术界对同一邻近概念界定不清和不同维度邻近概念交叉重叠的现象十分严重。该书依据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同维度邻近性概念之间的重叠性与模糊性以及邻近性的可测度性原则,将多维邻近性划分为地理邻近、组织邻近、认知邻近三个维度,三个维度邻近概念的内涵界定清晰,在理论上彼此可分离。作者认为,地理邻近、组织邻近、认知邻近既独立地作用于组织合作中,又相互组合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组织合作中,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基于组织合作视角的多维邻近概念框架。
    第三,多层面探析了多维邻近的创新效应。该书尝试从四个不同的层面,即单一永久性地理邻近在集群创新中的作用,永久性地理邻近与临时性地理邻近对集群创新的综合影响,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的组合以及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地理、组织、认知三种邻近形式与集群创新能力演化的动态耦合机制,深人探讨多维邻近性对集群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效应。作者通过研究认为:单一的永久性地理邻近的分析视角无法充分解释集群的创新机理,地理邻近通过影响其他维度的邻近性来影响集群创新;组织邻近以及认知邻近是集群创新的重要影响维度,适度的组织邻近或认知邻近都对集群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的组合以及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产生交互影响,交互影响效应既可表现为相互替代关系也可表现为互补关系;过度的邻近性具有负面效应;三种邻近性的组合,可以减少单一邻近性的局限性。
    此外,研究方法也具有一定创新。该书尝试性地采用SEM-PLS方法,即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估计和检验模型参数,就地理邻近、组织邻近、认知邻近对集群创新的独立影响效应以及地理邻近与组织邻近的组合、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的组合对集群创新的交互影响效应进行定量评估。同时,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对多维邻近性在集群演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动态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突破了现有研究局限于静态分析的不足。
(节选自《〈多维邻近性与产业集群创新〉简评》,原文载于《经济学动态》,作者:魏后凯)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