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书刊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学书刊热点
出口贸易影响了中国服务业占比吗
时间:2012-12-03       稿件来源:《经济学文摘》

      按照理论,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就是其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其三次产业结构也应当相近。可事实上,许多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其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差异却很大。具体到中国的情况,2009年我国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0.3%、46.3%、43.4%,而同期中国所处的低中等收入国家组,三次产业比重的平均值分别为13.2%、39.1%、47.5%。另外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属于低中等收入国家中相对较高的,因此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可参考,2009年中等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比重平均值则分别为9.5%、35.1%、55.3%。可见,无论与哪个收入组别国家相比农业产值比重差异都不大,但中国的工业产值明显偏高,而服务业比重偏低。因此,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非农产业内部结构问题。
      传统的理论基本都是基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得出的,其理论基础都是封闭经济模型,而用跨国比较的数据来验证封闭经济模型的结论本身就不尽合理。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变过程是与对外开放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完全可能出现与传统理论预期出现差异。因此,文章从贸易开放和生产率进步的共同作用对非农产业结构产业影响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问题。
      借助Matsuyama(1992)、Kongsamut等(2001)的思路并拓展,通过对比分析封闭模型与开放模型得到不同结果:
      命题1: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使得该部门市场出清水平下的均衡就业减少,多余的劳动力向服务业部门转移,由此使得工业部门在总就业中的比重减少,服务业部门在总就业中的比重增加。此结论来自于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收入弹性不同。消费者对于工业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小于1,这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尽管消费者对工业产品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是增加比例小于收入增加的比例。而他们对服务业产品的消费则与收入同比增加。此时如果就业维持不变,工业部门的生产率进步就会使得该部门的产出超过需求,为了保持市场出清的均衡状态,工业部门的劳动力就会向服务业转移。最终,工业部门的生产率进步导致了工业部门就业的减少和服务业部门就业的增加。
      命题2: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一方面通过收入效应提高服务业占比,另一方面通过贸易效应降低服务业占比,其对本国服务业部门比重总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即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即使总的影响仍然为正,服务业占有比提高的份额也要小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状况。此结论明显不同于封闭经济情形中的命题1。这主要是由于封闭经济中的一国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只通过收入效应一种渠道影响工业部门的就业。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得工业产品价格下降,这相当于提高了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但是消费者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并不会与收入同比例增长,因此,这种收入效应就意味着一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会使得其自身工业就业减少,服务业就业增加。在开放经济中,除了收入效应以外,工业生产率的提高还会影响贸易渠道来影响工业部门的就业。一国生产率提高引起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由此导致的工业净出口增加反而会提高工业就业。综合两种效应,就无法确定一国生产率提高对本国工业就业的影响究竟是为正还是为负,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也随之无法确定。这一生产率增加对外国而言则只有贸易效应没有收入效应,因此本国的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就会降低外国的工业就业。
      命题1和命题2说明,贸易开放带来的出口增加相对提高了中国的工业占比,抑制了服务业占比的迅速上升。文章采用1990-2009年我国各省份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完全一致,即贸易开放条件下的出口扩张使得我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低。而随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业比重会逐步上升。
进一步进行分位数模型经验分析得出:
      第一,净出口比例增加对服务业产值占比的影响显著为负,这与面板数据的分析结果相似。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负向影响在50%分位数上达到最大,在更高分位上的影响则随之递减。这可能是由于在服务业比重较低的地区,出口扩张很难使它变得更低了,服务业比重较高的地区,其出口中服务产品所占比重就会更大一些,出口扩张的负向影响也不会达到最大。在服务业发展水平适中的省份,以工业品为主的出口扩张,对服务业的负向影响也最大。
      第二,净出口比重的提高会显著降低服务业就业比重,其影响随分位数上升而递增。这表明在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出口扩张对服务业就业比重的负向影响最大。净出口量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总而言之,经验分析的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理论假说,贸易开放带来的出口增加抑制了服务业占比的迅速上升。但是中国过往的出口扩张源自经济改革与转轨过程中工业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以及融入全球经济进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比较优势,因此服务业占比较低很大程度上就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合理产物,并非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的证明。而逐步改变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就成为推动服务业在未来得到更快发展的必要措施。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静态模型分析无法容纳外生冲击的影响,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改进。

作者单位:张平,余宇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京),2012.4
原文约12600字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