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与成果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与成果发布
廉洁度、公共投资与基础设施质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学术成果发布
时间:2016-07-15       稿件来源: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 黄寿峰

    “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性毋庸赘述。在中国,“一带一路”规划性纲领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更是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国政府也历来重视基础设施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基础设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基础设施发展奇迹”。基础设施的发展离不开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中国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为例,公路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额从1998年的1514.74亿元激增至2014年的15460.94亿元,增长了约10.21倍;而铁路基础设施投资额则从1998年的831.61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8088亿元,增长了约9.73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造就了中国“基础设施发展奇迹”。
    但我们也应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奇迹”更多表现在其数量的增长上,而在质量的提升方面还有很大的前进空间、仍大有可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各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统计,不管是相对排名还是绝对排名,中国总体基础设施质量和公路基础设施质量均与其数量发展情况不相匹配、相去甚远。从中国基础设施的具体实践来看,“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层出不穷,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路面坍塌、桥梁垮塌事件仍时有发生。
    与此同时,中国官员廉洁形势不容乐观,每年检察机关查办的经济腐败案件中,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大案和涉及县处级以上官员的要案越来越多,自十八大以来,中纪委查处的政府高官更是不在少数。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和透明国际每年公布的相关数据也反映了中国廉洁度的严峻性。
    在“一带一路”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面对中国迅猛增长的基础设施投资、每况愈下的廉洁度形势和差强人意的基础设施质量,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数量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没有迅速使得基础设施质量得到质的提升?官员廉洁度、公共投资和基础设施质量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内在关联吗?廉洁度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显然,在当前形势下,探讨这些问题,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黄寿峰副教授的《廉洁度、公共投资与基础设施质量:宏观表现与微观证据》一文,是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303196)及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1221013)的阶段性成果,该文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以中国的官员廉洁度、公共投资及基础设施质量的现实表现为依托,首先建立了官员廉洁度、公共投资影响基础设施质量的理论模型,从理论机理层面剖析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后,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相关数据,以常见的公路、电力和供水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层面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在中国的具体表现;接着,进一步从更加微观的企业层面进行深入解析,以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为样本,为廉洁度、公共投资对中国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寻找更加微观的证据。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可以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第一、非清廉官员的比例越高,意味着越有可能出现政企勾结,企业越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提供质量低的投入品,从而导致企业提供质量低的投入品数量越大,而提供质量高的投入品的数量越小,最终导致基础设施质量下降。因此可得:非清廉官员比例越高,廉洁度越低,越可能出现企业“以次充优”现象,造成基础设施质量低下。
    第二、公共投资对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受非清廉官员比例、政府议价能力及企业欺骗行为被查处概率的综合影响,具体而言,在官员廉洁度较高时,由于给企业的寻租空间很小,政企勾结需要很高的成本,此时,企业更偏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投入品,因此,在高廉洁度下,公共投资对基础设施质量的提升可能起促进作用;而随着非清廉官员比例的变化及公共投资的增加,政府和企业议价能力都将发生变化,公共投资对基础设施质量的作用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当非清廉官员比例逼近某一临界值时,公共投资对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将变得不显著,若非清廉官员比例进一步增加,公共投资引致的企业“以次充优”现象将进一步加剧,最终使得公共投资对基础设施质量的作用方向发生逆转,导致基础设施质量下降。因此,公共投资对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受官员廉洁度高低的影响,它存在一个明显的廉洁度门槛效应。
    第三、从中国省级分析的结果来看,基本印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不管是考虑公路基础设施质量度量差异、廉洁度度量差异,还是考虑地区差异,亦或是考虑其它基础设施质量,较低的廉洁度都会降低公路基础设施质量,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一作用显著;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来看,不管是公路基础设施还是电力、供水基础设施,在低廉洁度环境下,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均会降低基础设施质量,但在高廉洁度水平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基础设施质量影响不显著,这主要与中国的清廉形势相当严峻密切相关,即使是在清廉度相对较高时,实际上都已经是相对比较接近廉洁度门槛值。
    第四、企业微观层面的分析印证了理论模型,为宏观结果提供了充实的证据,并且进一步探讨了影响交通基础设施质量的各因素的相对贡献度,结果表明,对交通基础设施质量的正向和负向作用大致相同,这就从微观企业层面揭示了为什么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不断追加,但基础设施质量却没有得到显著提升的“基础设施质量停滞不前之谜”。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及中国基础设施的快速走向世界,我们应该进一步理顺思路,从过去只注重基础设施“量”的提高转到基础设施“质、量并重”的轨道上来,严格把关,强化监督,明确责任,狠抓建设,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的整体质量水平。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