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与成果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与成果发布
我国经济景气变化与政府债务风险
学术成果发布
时间:2016-03-01       稿件来源: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商学院 庞晓波;吉林大学商学院 李丹

    在政府债务风险相关分析中我们设定如下研究基调,不夸大政府债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不主观忽视政府债务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得风险分析的最终目的聚焦于如何在一个合理的风险可控范围内,充分利用政府债务带来的积极经济效应。
    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个涉及宏观经济、财政以及金融的一个综合性命题,在“就债务伦债务”的窄圈中展开的探讨往往具有一定的限制性,通过纳入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相关因素,形成“经济-财政-金融”一体化框架对系统研究政府债务风险是具有理论及实践价值的。在大框架设置合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展开政府债务风险研究时,有一些细节是值得品味的,其一,政府债务风险涵盖的范围,是否应当考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非局限于国债,如果纳入地方债风险,又应以何种形式纳入;其二,在大框架形成的前提下,宏观经济因素包含什么,金融市场因素带来的影响怎样体现,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而针对这些细节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刻画的细腻度,也决定提供政府决策参考的可靠性。
    第一个细节处理涉及我国财政体制问题,我国政府债务具有一定特殊性,存在中央政府为地方政府债务提供隐性担保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金融机构迂回式地向中央政府转移的可能性的确存在(刘尚希,2011;赵全厚,2011),并可能通过“倒逼”模式引发财政系统性风险(黄国桥和徐永胜,2011),虽然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渠道和中央政府债务不同,但就风险而论是一致的,作为财政风险的重要构成,对金融和经济构成较大的威胁(缪小林等,2013)。因此,在风险分析中考虑地方政府债务向中央政府转嫁的可能性,使用广义范畴下的政府债务风险概念是符合我国实际的。第二个细节处理涉及体现风险应考虑的因素的一个合理扩展,以及实现风险测度的线索。将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纳入政府债务风险研究体系,即考虑不同经济状态对风险的影响(Mendoza & Oviedo,2004;Hall,2014),给予我们研究政府债务风险新的启示,风险的本质刻画需要一个普遍性的概率基础,那么将经济景气纳入政府债务风险分析,通过债务负担率的动态演变来获得风险分析的概率基础是合理的,而为体现风险的动态性,实现对政府债务风险的动态刻画,借鉴Hall(2014)的处理方式,将政府债务视为一种特殊债券,在这一过程中纳入了金融市场因素,主要体现为债券价格。
    在框架设置和细节处理完成的前提下,文章从财政平衡视角出发,基于债务负担率这一风险指标,将我国经济景气变化纳入分析,通过经济实际增长率、财政基本赤字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一个经验递归模型求解债务负担率遍历分布对中央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测度,以及在地方政府债务无阻碍转移给中央政府的可靠假设前提下,以马约风险上限为约束展开政府债务风险临界分析,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间接定量测度,最后通过政策模拟对影响政府债务风险的因素进行探讨。
在上述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下,得到结论和政策启示:
    一、我国中央政府债务情况比较稳定,目前已经初现收敛趋势,未来风险突发的可能性极低,但是,鉴于经济景气状况对政府债务风险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在目前我国基本赤字-债务间反馈呈现正相关的阶段,经济低迷时存在债务危机隐患,政府相关政策应具有长期导向,防止债务不断累积,而经济常态和繁荣时,政府则更应关注短期资金配置效率。
    二、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整体风险可控,且稳态分布下地方债占风险临界值比重这一指标具有先导性,可将其运用到地方债风险预警中;同时,地方债的增长表现出快于实际经济增长这一超常规增长趋势值得注意,在该趋势下预计未来10年内存在地方债风险集中爆发的可能性。虽然地方政府债务的空前繁荣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但是在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前提下,应当结合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不要夸大风险,也不要忽视风险。鉴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还有上升空间,在认识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下,要正视地方债的整体发展趋势,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最大限度利用债务的有效经济效应,使得地方实体经济得到有效刺激,而非将债务规模的扩大简单视为风险。
    三、经济景气状况对我国政府债务风险起决定性影响,经济实际增长、金融市场发展以及政府对突发事件的预期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政府债务风险性,一言以蔽之,经济景气是主导风险的本质,经济状态变量只是影响风险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政策在不同经济景气下防控政府债务风险的效果存有差异,政府应结合经济景气状况进行具体的政策制定、出台,例如,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在经济低迷时尤为有效,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全性的影响;稳定实际经济增长对风险防控效果最为显著,尤其在经济常态和经济繁荣时,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态无效率阶段,经济的恒速增长也可能使得经济常态下的债务表现出发散趋势;政府对非预期事件给予充分准备这一预防手段在三者中最为薄弱,但对经济的极端状况确有一定功效,适宜在经济过热或过冷时作为调控手段控制政府债务风险。
    后续研究将在“经济-财政-金融”一体框架下展开,主要围绕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政府对突发事件的预期程度影响政府债务风险的传导路径和具体机制展开,并进一步探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经济实体发展与政府债务之间的良性循环,为相关政策出台进一步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其中,关于金融市场发展影响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渠道、机制分析的研究也已经完成,发现就我国金融市场所处发展阶段,我们的一些研究发现在某种程度上更多从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筹资能力视角 ”对金融市场发展影响债务风险性的机制给出了解答,即通过改善政府融资环境,增加了政府举债可行性。下一步将围绕政府对突发事件的预期程度影响政府债务风险的具体机制这一主题展开相关研究。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