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研究论坛
“第二届军民融合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论坛”综述
时间:2016-11-10       稿件来源: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脊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军工行业相对封闭的格局尚未完全打破,军民融合依然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为加快推进国防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破解军民融合管理与国防科技创新有关难题,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军民融合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论坛。论坛主题为:军民融合与国防科技创新发展。
    论坛于2016年8月25日在贵州贵阳隆重召开,开幕式由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黄朝峰教授主持,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王剑、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院长张兆勇、《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郑红亮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郑红亮在致辞中阐述了军民融合与国防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他谈到论坛本身就是一个“军民融合”的尝试,《经济研究》编辑部作为“民”方代表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他希望努力将论坛打造成为具有特色且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交流项目。来自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军事经济学院、南京政治学院、装备学院、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贵州卫视等等军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事业单位和媒体的百余名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军民融合与国防科技创新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度研讨和交流。
    在国防科技工业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张兆勇院长围绕“国防科技工业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如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主题,概述了航天科工十院探索航天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和路径,即通过整合创新要素、盘活存量资产、共享资源能力、构建产业平台等形式,发挥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孵化、示范、牵引等作用,表明军民融合对促进地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仍暴露出军民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不够、各自为战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军民融合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仍需以国家意志贯彻破解。张兆勇认为,贵州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可以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关键基础件配套中心为突破口,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
    在军民融合理论与实践方面,国防大学卢周来教授概括分析了当前军民融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进展和问题,指出了未来军民融合前沿进展和实践探索的重大问题。在实践层面,军民融合进展快速,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顶层设计、战略筹划、顶层协调机制初步解决,资源共享、国军标统一、立法问题等正在解决,重大领域军民融合进展迅速、“民参军”占比显著增加。但在理论层面上军民融合研究还面临两种不适应,一是不适应国际国防经济学科发展步伐,现代国防经济学发展迅速,然而国内对军民融合研究还没有充分利用新发展的理论工具,应当借助前沿理论深化对军民融合的概念、原理和意义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减少盲目性。二是不适应国内军民融合最新进展,军民融合实践走在了理论前面,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诸如统筹方式、利益协调、经费保障、运行机制、标准通用、政策支持、效果评价等还缺乏严谨细致的学理分析。未来军民融合理论发展应该夯实基础性理论、回答为什么要军民融合、军民融合的边界在哪里,深入研究军民融合的历史演进及其解释、军民融合中的利益协调等问题,探索中国军民融合的路径选择;未来推进军民融合的重大问题包括军民融合的着力点、从推进“四大体系”到形成“六大体系”再到统筹七大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预算对接以及重大项目落地等问题。
    在军民融合重大政策制定方面,国防科技大学曾立教授系统梳理和解读了《关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从历史和国际对比两个视角分析了为何军民融合、何为军民融合、如何军民融合的问题。曾立认为大国博弈的历史抉择、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强军兴军的迫切需求以及在世界军事竞争中占据优势共同推动我国实施军民融合战略;什么是军民融合,军民融合有哪些特征,曾立认为军民融合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能够促进专业化社会分工,能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技术溢出和产业结构优化,能兼顾国家安全和发展、优化社会福利;在贯彻实施军民融合过程中,应该建立运行高效的军民融合领导机构、推进军民融合重大工程、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区,经略海洋、抢占太空、布控网络,充分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保护知识产权、健全法制保障。
    在国防科技创新融资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吴少华教授分析了财政和金融的各自作用,认为财政和金融在国防科技创新融资中所发挥的作用有显著区别,财政在国防科技创新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而金融起着辅助作用;由此导致了我国军工上市公司独特的资本结构,即国有资本占绝对控股地位、存在明显的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依赖融资、自身积累不足,资产负债率总体不高、长期负债比例低。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并不必然提高公司绩效,少数大股东组成联盟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国有绝对控股易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
    在国防工业国际经验借鉴方面,上海空军政治学院马建光教授分析了俄罗斯国防工业转型启示,认为俄罗斯国防工业转型主要解决四个突出问题,即技术储备不足、关键零部件存短板、科技人员流失严重,装备制造水平和配套设施瓶颈,大企业组织严重的官僚主义,西方技术封锁和政治打压。为此,俄罗斯国防工业转型主要采取理顺政府企业关系、集中国防工业管理权限,增加财政金融支持、重铸国防工业基础。俄罗斯军费开支由2001年的70亿美元提高到435亿美元,增加国防采购、促进前沿技术研发,增加产业集中度、组建大型康采恩军工联合体。俄罗斯国防工业转型给我国的启示是国防工业具有计划属性,应加强计划指导性,整合资源加强监管,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培养和使用,国防采办要立足国情,大力发展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
    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杜人淮教授从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理解和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要素军民融合涉及资源、产品、组织、制度、市场五个维度深度融合。其中,按照资源特性实现全要素军民融合形式包括军民优势资源互补型、军民两用资源开发型和军民专用资源转化型等三类;按照产品特征可分为替代型、互补型、组合型和创新型等四类产品军民融合;按照组织类型可分为组织内部整合型、并购重组型、战略联盟型组织军民融合;制度军民融合分为强制性制度和诱致性制度军民融合;按照市场实现形式包括趋同化、互补型和替代型市场军民融合。多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涉及国防工业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国家科技创新、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企业及其产业。军民融合是否产生高效益应当将军民融合与军民分离两种模式作对比,军民融合效益不仅看经济效益,也应包括国防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国力效益。
    在武器装备发展方面,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佟京昊从经典战争和美俄经验出发阐述了武器装备体系化发展的重要性及对我国装备发展的启示。贝卡谷地空战显示了空战装备体系对空战装备平台的巨大优势,由此改变了后续装备发展的方向甚至战争思想。由于难以承受有生力量消耗,美军充分发挥了国家的科学技术优势,致力于构建复杂的、难以被充分分析和简单模仿的武器装备体系,该体系追求的是整个体系的作战效能而非单一武器的作战效能。尽量减少一线作战人员数量,从根本上降低战斗中作战人员伤亡比例。可以说美国空战装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美军战术思想和装备发展思路的变化和调整。佟京昊认为国防工业兼具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后发国家可以通过模仿先发国家的产品和技术而更经济和便捷的获得先发国家需要长时间高投入才取得的技术成果,但后发国家适应了通过模仿取得成功的发展路径,会在制度上形成保护模仿,抵制创新的发展路径,最终会对国家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破除国防工业领域的后发劣势需要制度创新。军事强国给予的启示是国防工业企业必须强化技术专业化,而专业化不等于行业化,对于武器装备这种复杂集成装备而言,只在末端集成领域,专业化与行业化趋同,在基础领域,行业化发展明显违背专业化发展规律,特别的,专业化发展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优势,而行业化发展最终做强的是行业利益链条。
    本次论坛研讨聚焦深入,成果丰硕,是军民融合研究领域的一次理论和实践总结盛宴,必将对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有效破解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产生积极影响;对在更广泛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作者:鞠晓生、黄朝峰,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邮政编码:410072,电子信箱:fuxiao0912@163.comnudthcf@163.com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京ICP备10211437号
  •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陆康(重光律师事务所)
  •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9154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081/F       国内邮发代号 2-251        国外代号 M16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100836
  • 电话/传真:010-68034153
  • 本刊微信公众号:erj_weixin